百姓拜金牛犢
【概述】
一、百姓拜金牛犢
- 百姓放肆,要求亞倫做神像。(32:1)
- 亞倫縱容百姓,鑄造金牛犢。(32:2-6, 25)
- 百姓違背誡命,效法外邦祭祀方式淫亂舞蹈。(32:6, 19)
二、犯罪的結果
- 神發烈怒,欲滅絕他們。(32:7-10)
- 摩西怒摔法版,焚燒金牛犢,並磨碎叫百姓喝下,顯示金牛犢與一般物質無異,並不是神。(32:19-20)
- 與利未子孫擊殺犯罪、不知悔改者約三千人。(32:26)
- 神不願與百姓繼續同行。(32:34;33:1-3)
三、摩西的代禱
- 神發怒欲滅絕百姓,摩西懇求神轉意不要發怒。(32:11-14)
- 摩西再度上山,四十晝夜不吃不喝,為百姓認罪懇求。(32:30-34;申9:18)
- 又為亞倫祈求。(申9:20)
- 堵住破口 (詩106:19-23),神垂聽摩西的代禱,赦免百姓、恢復與百姓同在。(33:14)
- 摩西與神更加親密,下山時面容發光。(34:29-35)
【 參考資料 】
鑄造金牛犢 ﹝節錄自聖靈月刊第359期﹞
亞倫因一時軟弱,希冀以討好方式抑制百姓狂亂,聽從了他們作神像的籲請,彙集民中金環,用雕刻的器具鑄了一隻牛犢,當作領他們出埃及地的神,在「牛犢」面前築壇事奉,借著它向耶和華守節,放縱百姓下拜獻祭,坐下吃喝、起來玩耍(出32:2-6)。
摩西看出這罪起源于百姓無理要求,但亞倫負監督之責,卻同意鑄造神像,故亞倫難辭引民陷罪之咎。
列王時代,北國以色列的第一代王耶羅波安,於北陲的但與南疆的伯特利兩城建造邱壇,供奉「金牛犢」,要跟耶路撒冷的聖殿分庭抗禮,目的是讓人民留在北國以色列,不讓他們掛念耶路撒冷,他領導百姓悖逆宗教性信仰,以達到其政治性目的(王上12:26-33)。
伯特利本意是「神的家」,自耶羅波安供「金牛犢」偶像於該城之後,以色列人信仰廢弛,世風日下,百姓跪吻牛像的惡俗沿襲了兩千年之久,終於導致北國都城撒瑪利亞毀滅,舉國君民淪為囚擄之歷史性災難,惹動神的怒氣(王下17:16-23)。因此,神的怒氣向拜牛犢的人發作,「打碎」牛犢(何8:5~6)。
亞倫附和民眾親手鑄造「金牛犢」,即仿照埃及的牛神──APIS亞皮斯雕刻而成。

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