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瑪拉到以琳
【概述】
一、先到瑪拉後到以琳
「瑪拉」是苦的意思。(得1:20 )
- 以色列民發怨言
以色列民走了三天找不到水。(15:22)
來到瑪拉又遇水苦,而大發怨言。(15:23-24)
△ 不可發怨言 (林前10:10) - 摩西呼求神
神指示他一棵樹。(15:25;亞3:8;6:12)
把樹丟在水裡,水就變甜了 (15:25;約2:1-11)
△ 有困難當求神 (詩37:5;腓4:6-7) - 神的旨意
為要試驗選民。(15:25 )
為要選民學習聽從。(15:26 )
△ 當將你的事交托神。(詩37:5, 25-26;34;9-10;羅5:3)
二、後到以琳
「以琳」的字義為「棕樹林」,亦有「大樹」的意思。
- 十二股水泉 (15:27)
水泉表靈恩。(約7:37-39;賽44:3;啟22;1, 17)
十二股表示豐富、充足。(約1:16;林後12:9)
△ 這是神的慈愛。(詩23:1-2;啟7:17;賽49:10 ) - 七十棵棕樹
表示在其蔭下享安息得舒暢。(歌2:3;太11:28;約16:33)
棕樹表示得勝。(啟7:9, 14;約12:12-13 )
棕樹也表示生命旺盛有活力。(詩92:12-14 ) - 有了十二股水泉和七十棵棕樹,表示信徒要被聖靈充滿、滋潤,才能結出靈果。(啟22:1-2;詩1:3;加5:22-23)
三、由瑪拉至以琳
- 進迦南須先經瑪拉,進神國也須經歷詐多艱難。(徒14:22;帖前3:3)
- 先經瑪拉後至以琳,指示我們「先苦後甜」的道理。(詩66:12)
- 瑪拉雖苦終會過去,以琳雖樂不能久留,必須繼續向迦南前進。(約壹2:15-17;賽 40:6-8)
△ 當追求那所不見的永遠福樂。(林後4:17-18;約6:27, 28;腓3:12-14)
【 參考資料 】
書珥的曠野:
在西乃半島西北部,埃及以東 (見創25:18;撒上15:7),在民33:8中稱之為「依坦的曠野」。書珥為希伯來文,伊坦為埃及文,二者均有「堡壘之牆」的意思。

你必須登入才能發表留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