耶穌被捕受審
【 概述 】
一、香膏膏主;猶大賣耶穌 (1-11)
- 祭司長和文士設法要在逾越節前捉拿耶穌,把他殺掉。(1-2)
- 耶穌在伯大尼坐席,有一個女人用香膏澆在主頭上。(3-9)
- 猶大去見祭司長,要把耶穌交給他們。(10-11)
二、最後的晚餐 (12-26)
- 耶穌差兩個門徒進城,去預備逾越節的宴席。(12-16)
- 耶穌與十二門徒坐席時,指出他們中間有人要賣他。(17-21)
- 耶穌拿起餅,祝謝了說,這是我的身體;又拿起一杯葡萄汁,祝謝了說,這是我立約的血,為許多人流出來的。(22-26)
三、預言彼得不認主 (27-31)
- 耶穌對門徒說,你們都要跌倒。彼得說我不會跌倒。(27-28)
耶穌說彼得今晚會三次不認他。彼得極力否認。(29-31)
四、在客西馬尼禱告 (32-42)
- 耶穌在客西馬尼禱告,求父將杯撤去,但只照父所願的。(32-36)
- 耶穌回來對門徒說,總要警醒禱告,免得入了迷或惑。(37-42)
五、耶穌被捕 (43-51)
- 猶大帶來許多人,以親嘴為暗號。動手拿住耶穌。(43-47)
- 耶穌說,這事成就是要應驗經上的話。門徒都逃走了。(48-52)
六、在公會受審 (53-65)
- 耶穌被押到大祭司那裏,彼得也進入大祭司的院裡。(53-54)
- 全公會找不到可以處死耶穌的證據。耶穌不言語,大祭司問他是不是基督,耶穌說,我是。眾人就判定他死罪。(55-65)
七、彼得三次不認主 (66-72)
- 使女二次說彼得是耶穌一夥的,他不承認;第三次他發誓不認得耶穌。彼得聽到雞叫,想起主的話,就哭了。(66-72)
【 淺註 】
1 一個女人
根據約翰福音,這一個女人是拉撒路的姐姐馬利亞 (約12:1-8),不同於 路7:36-50 所記載的罪女。
3 真哪噠香膏
是一種昂貴的芬芳油膏,從產於印度名叫哪噠的植物根莖提煉出來的香油製成。
9 為我安葬的事
古時猶太人殯葬的規矩,是用香膏膏死人的身體,並用細麻布加上香料裹上 (參16:1;約19:40)。
12 除酵節的第一天
除酵節共有七天,從猶太曆正月14日黃昏開始算起,第一天稱為逾越節 (利23:5-6;太26:17)。
14 客房在那裏?
根據猶太人的風俗,任何住在耶路撒冷的人,若有適用的房間,都會提供給外地人作為守逾越節之用。
24 這是我立約的血
林前11:25說:「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,你們每逢喝的時候,要如此行,為的是記念我。」
55 公會
當時民間的最高法院,是宗教、政治事務的最高決策機構。公會成員共71人,權力很大,只受制於羅馬官府。
【 簡答 】
- 耶穌為甚麼說,那女人做的是一件美事? (8)
- 耶穌怎樣指出是誰要賣他? (20)
- 耶穌如何設立聖餐? (22-24)
- 耶穌在客西馬尼禱告的內容是甚麼? (36)
- 猶大用甚麼暗號來確認耶穌是他們要捉的人? (44)
- 他們拿住耶穌以後,把他押到甚麼地方? (53)
- 彼得想起甚麼事,就哭了? (72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