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可福音讀經參考 簡介

耶穌是神的僕人

【概要】

  • 馬可福音一書記述有關神的兒子耶穌基督的好消息。告訴我們耶穌既有權威又重實踐。他的權威可從他的教導、制服邪靈的能力,和赦罪看出。耶穌自稱為「人子」,他到世上來的目的是要服事世人,並且為了拯救人類而犧牲自己的生命。
  • 作者以簡潔有力的文筆記述耶穌的事蹟,把重心放在他的工作方面,而不是他的言論和教導。他先以簡短的篇幅敘述施洗約翰的傳道,以及耶穌的受洗和受試探,接著報導耶穌的治病和教導,又記述耶穌的門徒如何逐漸地認識他,而反對力量也如何地不斷增長。末後的幾章寫耶穌在世最後一週的事,特別是關於他被釘十字架和復活的經過。

【作者】

  • 根據早期的教會歷史資料,可知本書作者是馬可,也被稱為「名叫馬可的約翰」,「馬可」是羅馬名,有「鐵鎚」之意;「約翰」是猶太名,意為「神的恩惠」。他是耶路撒冷人,母親馬利亞是熱心的信徒,她的家曾作為門徒聚會的處所(徒12:12)。
  • 馬可是彼得屬靈的兒子 (彼前5:13),巴拿巴的表弟,曾跟保羅和巴拿巴同工 (徒12:25,13:5;西4:10;提後4:1;門24)。

【著作的時間和地點】

  • 有些學者相信,馬太和路加是用馬可福音做為他們主要的資料來源,因此主張馬可福音可能是主後50年代或60年代初期寫成的。但也有主張是約在主後60至70年間寫成的。寫作地點在羅馬。

【寫作對象】

  • 書中證據顯示,此書是為外邦的基督徒,尤其是羅馬的信徒寫的。馬可向讀者解釋猶太人的習俗 (7:2-4;15:12),譯出亞蘭文的字句,(3:17;5:41;7:11,34;15:22),而且似乎對基督徒將受逼和殉道格外關懷 (8:34-38;13:9-13)。

【寫作目的】

  • 全書的目的是要宣揚福音,而福音的主角是耶穌基督。「耶穌」是祂的名字,「基督」則是他的身分。「基督」為希臘文,相當於希伯來文的「彌賽亞」,意即「受膏者」。全書展現耶穌是神的僕人 (可10:45;腓2:6-8)。

【大綱】

  1. 耶穌傳道之始 (1:1-13)
  2. 耶穌在加利利傳道 (1:14-6:29)
  3. 耶穌退離加利利 (6:30-9:32)
  4. 耶穌在加利利最後的工作 (9:33-50)
  5. 耶穌在猶太及比利亞傳道 (10:1-52)
  6. 耶穌受難 (11:1-15:47)
  7. 耶穌復活 (16:1-20)

【附記】

  • 根據早期教會歷史的論述,馬可曾被稱為使徒彼得的傳譯員。大約在主後54年,馬可隨彼得到了羅馬,他把彼得口述的福音書,寫成希臘文,就是這本《馬可福音書》,所以有許多解經家稱馬可福音為《彼得的福音書》。